云媒派--原媒体比价网
首页 > 营销快讯 > 正文

年度盘点:盲盒为什么这么火?

盲盒经济太火了!

火到什么程度?今年6月,泡泡玛特进军港股,其招股说明书中提到近三年来企业的净利润翻了280多倍,盲盒激发的消费潜力可见一斑。

盲盒为何如此火热?

盲盒之所以叫盲盒,是因为盒子上没有标注,消费者无法得知自己买到了什么样的产品。

比如下图里这样的塑料或者树脂小娃娃就是盲盒,只有几厘米高,是一种袖珍摆设。

 

一个巴掌大的小玩具,成本只有几块钱,为何能成为当代硬核烧钱方式的大哥大?

以泡泡玛特为代表,近两年盲盒产品吸引了众多消费者。

买家在完成购买后迫不及待地打开手中的盒子,拆出那个“来之不易”的宝贝,转眼又会在微博、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看到盲盒主角的精美照片。 


(盲盒玩家的小红书分享)

越来越多的玩具手办加入“盲盒家族”,更多类型的产品也开始结合这种形式进行销售。

那么,商家和品牌为什么愿意用盲盒这种方式售卖商品?有哪些好处?

缜密设计之下的痛快消费

盲盒营销的本质是一种游戏化的营销手段,这种手段基于一种“成瘾”机制,畅销书《上瘾》将“成瘾”机制拆解为四个环节:触发、行动、多变的奖励、投入。

1、触发

比如泡泡玛特与各种明星、综艺、淘宝活动合作,通过视频博主直播带货,不停地“刷存在”。

线下,各种零售店、线上渠道、机器人商店、批发和展会,让你眼不见都难,在场景上不断激发你的购买动机。

利用不同场景触点,向目标人群投放,让潜在用户不断接触它,触发用户购买欲望。这就是盲盒的“触发”操作。

2、行动

跟网上动辄千元的手办相比,盲盒单价不高,大多数是59-79元,看似非常物美价廉。

这个单价设计得非常巧妙。

若是十几块钱,就像街边的玩偶公仔,太low,玩家拿不出手。

超过一百块钱,在用户心理上等于上升了好大一个门槛,影响用户复购率。

而且盲盒最大的坑不在于单价,而在于新品不断。

泡泡玛特每个系列都会按季节发售,一个系列十几个款式,每个款式动作、表情、服装上都有变动。

每个新品都在向你招手,买了第一个,就总想再看看别的款,反正一个也不贵。

不知不觉地,就很容易陷入买买买的无限循环。

降低初购门槛的同时,又新品不断,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产品复购率。你复购率越高,商家就越容易把购买盲盒培养成你的习惯。

用户对产品形成使用习惯后,对它的依赖性就会增强,对价格的敏感度就会降低。

3、多变的奖励

让买家对盲盒感兴趣,神秘元素是关键。

而让买家对盲盒上瘾,无穷的多变性是关键。

给盲盒设计近乎无穷多变的奖励,是商家吸引买家的决胜法宝。

抽盲盒的心理过程,就是获得多变奖励的过程。玩家投入真情实感和真金白银,却不知道下一个抽到的是什么。拆开盲盒时瞬间的失落或者惊喜,形成强烈的消费体验。

盲盒还催生出更多的社交功能,刺激玩家分享、炫耀、讨论、交换,并进一步促使玩家不停收集,产生复购行为。

比如在微博、 B 站等社交视频网站搜索盲盒,会发现不少拆盲盒的视频。

 

很多拆盲盒视频播放量都可收获多达几十万,少则十几万的赞。视频内容多数以炫耀拆盲盒的战果,或者主动分享隐藏款攻略为主,达到涨粉目的。

而且盲盒热度在覆盖广泛的年轻社交网络上通过互联网速度的传递,让多元兴趣的受众产生趋同感与上手购买欲望。

4、投入

能让盲盒买买买停不住手的,除了上面所说的策略,盲盒商家还有一手:稀缺效应。

盲盒隐藏款抽中的概率,只有1/144。还有的特别款概率更低。有狂热的“端箱”玩家会一次性花费几千元,成箱往家搬盲盒,只为了能买到那个隐藏款。

商家将稀缺效应发挥到了极致,让玩家投入地买买买停不下来。

当你为某个产品不断付出时间、精力和金钱时,你就已经“投入”这个产品了。

因此,当买了第一个盲盒,大概率不会就此收手。当享受了一次端箱的快感,就还想再一次尝试这种快感。

玩家会不断重复上瘾模型的过程:触发—行动—奖励—投入—触发,不断进入上瘾循环。

版权申明:图文来源于自媒体作者,我们尊重原作版权,但因数量庞大无法逐一核实,图片与文字所有方如有疑问可与我们联系,核实后我们将予以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