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媒派--原媒体比价网

品牌热点营销如何做,泡泡玛特营销策略成功的原因?

季节已入冬,转眼间圣诞节就要到了,这种惯常的节日氛围,正是品牌蹭热点的好时候。

比如泡泡玛特,在这个冬天带来了主流IP系列「SPACE MOLLY」,作为平行时空探索者的她,带着神秘的节日任务于圣诞降临,让整个星球弥漫着盛大的节日氛围。

同时推出超大款珍藏系列节日庆典潮玩「MEGA 1000% SPACE MOLLY 圣诞」「MEGA 400% SPACE MOLLY 圣诞」,于12月10日在京东首发抽签开售。

实际上,这款molly玩偶正是泡泡玛特此前一路成长的缩影。

「IP+盲盒」

泡泡玛特的开挂进击之路

POP MART泡泡玛特由王宁创立于2010年,起初聚焦于潮流玩具的经销流通。泡泡玛特起步之后可谓是不愠不火,直到2016年。

彼时1月份,王宁在微博上向粉丝抛出了关键一问:「大家除了喜欢收集Sonny Angel,还喜欢收集其他什么呢?」在数百条回复中,有50%的人给出了同一答案「Molly娃娃」。

这是一个含金量极高的答案。

随后泡泡玛特将橄榄枝伸向了Molly之父——香港知名设计师王信明,成为Molly大陆地区独家授权经销商及生产商。从此,正式从受制于人的渠道商转型为IP运营方。

爆发就此开始,泡泡玛特的净利润从2017年的156万,跃升至2018年的9952万,再到2019年的4.51亿。

在2019年的双11活动中,泡泡玛特仅用1小时就刷新了去年全天销售额记录,同比增幅295%,并最终荣登「时尚玩具旗舰店榜」冠军宝座。

顺着成长的东风,泡泡玛特于2020年在香港上市,随后一路涨至最高市值1500亿。

泡泡玛特的成功,可以说是一个品牌的奇迹,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,中间的转折点居然只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玩偶。与此同时,泡泡玛特的大力出圈,也让普罗大众对潮玩形成了认知,感受到了潮玩的魅力,由此宣告了国内潮玩市场真正成型。

更进一步来看,潮玩作为新消费文化的标杆之一,其迅速兴起代表着消费风向与趋势的新转变,新生代年轻人开始把握新消费的话语权,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潮流先锋与消费推力。

泡泡玛特的致胜法宝:

视觉设计、盲盒爆款、社交媒体

泡泡玛特的一路飞升,背后是各种营销巧思成形成的强大合力。

产品IP是第一环。

泡泡玛特产品的核心是IP,自从2016年买断设计师王信明的Molly,泡泡玛特就开始着力于IP自主开发。随着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,泡泡玛特凝聚了越来越多具有原创能力的设计师,为自身积累了大量的核心IP,比如同样广受欢迎的DIMOO、LABUBU。

原创IP之外,泡泡玛特借力于知名IP,为产品深入赋能,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不断的新鲜感,以此维持品牌与用户的沟通。比如与米奇、哈利波特等头部IP合作,创造出了以动画形象为原型的手办。

而盲盒设计,是泡泡玛特产品的最大特色。

盲盒的用户在拆封的过程中会体验到更多的刺激感,等物品呈现时也能收获更大的惊喜。与之同时,成系列的玩偶产品,会自然激发人们收藏的欲望,从而刺激更多的购买行为。

泡泡玛特还在系列玩偶中还加入了「隐藏款」,极低的抽中概率,让隐藏款受到大范围热捧。一旦用户抽到盲盒中极其稀缺的「隐藏款」,惊喜的感受绝对溢于言表。

泡泡玛特的系列玩偶以及隐藏款,甚至让用户自发帮品牌做起了炒作营销。

基于收藏需求,泡泡玛特的用户自发形成了二次交易市场。而泡泡玛特产品的火爆程度,甚至于形成了投资炒作氛围,投机客将限量款批量收入囊中,囤积居奇进而高价出售。比如泡泡玛特推出1000%的Molly大号娃娃,全球限量发售价格最高为4999元,在闲鱼上有人标出89999元天价。

纵然投机行为不值得鼓励,但是这些炒作奇观客观上帮助泡泡玛特扩大了声量,让更多人形成了品牌认知。

在主动营销方面,泡泡玛特的优势是对用户的精准把握,以及对社交媒体的深度推广。

泡泡玛特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司德曾表示,泡泡玛特粉丝群体的年纪在18-35岁间,平均27岁,主要以一二线城市年轻白领、公司职员为主。年轻的用户定位,意味着营销投放应该着重于年轻向的社交媒体。

由此,泡泡玛特在多个媒体渠道全面开花,开展线上多元化营销。品牌加大了在抖音、B站、小红书,以及微信、微博等社交媒体的推广投入,帮助泡泡玛特与消费者实现更深层触达。
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「开箱视频」。在视频社交平台,开箱视频是新生代最心仪的内容之一,跟随博主一起见证新品,能最大程度分享对方的惊喜和情感。

而泡泡玛特的盲盒形式,由于蕴含了更多的未知与新奇,在属性上更适合做成开箱视频内容。于是乎,泡泡玛特盲盒的开箱视频和直播,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盛况。以B站为例,以泡泡玛特为关键词进行搜索,结果数量达到了B站的上限50页。

高峰跌落的泡泡玛特

质量、价格不乏隐忧

泡泡玛特此前的风光,在今年以来明显消停了不少。距离1500亿的最高点,泡泡玛特的市值也已跌去超过一半。

与此同时,品牌的负面消息也渐渐浮了起来,需要泡泡玛特严阵以待。

首先是产品的质量问题。

从今年初开始,有些消费者就注意到泡泡玛特的品控开始下降。最极端的例子发生在小红书,一玩家购买一整套后发现12个娃娃全部存在瑕疵,换货两次后的娃娃依然有瑕疵,而第三次换货后,该玩家的泡泡玛特注册账号显示被封停。

产品是品牌的根基,是与消费者沟通的直接载体,无论泡泡玛特玩偶的视觉设计多么讨喜,都需要严格的制作质量来落地,这样才不会让粉丝失望乃至脱粉。

泡泡玛特的质量问题,可能是因为订单过多导致品控不严,可行的解决途径之一是自建工厂,此前有消息称泡泡玛特正着手建立自有工厂,这是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。

价格方面,泡泡玛特涨价的节奏需再把控。

2021年开始,泡泡玛特旗下产品开始涨价。比如LABUBU、DIMOO、SKULLPANDA等主要IP的新品均涨价至69元,提高了10元。其主打IP「Molly」在5月发售的娃娃装侵蚀系列单盒价格为79元,10月发售的魔力卡卡系列单盒价格更是抬高至89元。

然而涨价的效果并不好,泡泡玛特的消费者表示不理解,甚至于直接退坑。

品牌涨价各有理由,然而同时应该考虑消费者的感受。泡泡玛特的玩偶确实受欢迎,顾客确实愿意花钱买开心,但凡事有度,提价过快会伤害消费者的购买力以及对品牌的好感。

目前来看,泡泡玛特应该对提价更谨慎一点。

社交媒体的营销,泡泡玛特应该更重视口碑。

此前泡泡玛特在社交媒体大放光彩,然而流量自带反噬效应,一旦在社交平台上的口碑反转,对品牌的伤害也是巨大的。

近来在社交媒体上,已经有些消费者的吐槽。比如官方宣称至少有10个盲盒的299元福袋,不少消费者表示只收到了9个盲盒,甚至有的只收到了8个、7个。

面对这样的网络声音,泡泡玛特必须及时发现,找出问题并针对处理,把小吐槽安抚下来,不至于形成大声浪。与之同时,保持乃至加大对社交平台的投入,让正面声量盖过负面噪音。

实际上,在泡泡玛特成长的过程中,质疑声可谓是不绝于耳,盲盒也被冠以「割韭菜」的骂名。然而泡泡玛特不仅仅代表着自己,更是代表了整个潮玩行业,以及新生代对自由与幸福的理解与追求。

这是泡泡玛特的真正价值所在,希望泡泡玛特不要辜负自己的品牌。

免责申明:问答内容为用户发布,不代表云媒派的立场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,我们在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内容。

相关话题